首页 > 消费 > 正文

孙麟:21世纪的乡建中国与历久弥新的乡味世界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01 11:09:49

   21世纪的乡建中国与历久弥新的乡味世界

  ——“熬吧乡建茶座”谈乡村建设

  我是一个对农村有感情的人,我投入乡村建设首先出于我喜欢农村。我认为,未来农村将是人类社会的奢侈品。十多年前,我就在湘潭租了几亩田种水稻,一是自己吃,自己享受;二是交流给朋友们品尝。最近这些年,我大多日子就住在乡村,享受着乡村的清新与美好。为了更好地做好乡村建设,我的团队去了英国,去了欧洲,去了以色列,也去了台湾省,最近又去了泰国和日本等地考察现代农业。我们希望找到一条21世纪中国乡村建设之路,一条融合着中国农业发展经验与中国乡土气息的,也吸收世界乡土滋味的乡村建设之路。我们一边思考,一边往前走。我们的团队成员过去都是做企业的,来自不同的领域,但大家对乡村建设充满热情,也满怀信心。比如过几天,我们投资的南县农顺现代农业公司就要揭牌了。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既发展企业、造福农民,也造就现代农业发展新形态,共同为推动乡村建设作出一些新的探索。

  坚守农业生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业。自古以来,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成了人类生存所需求的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中国有古老的农业传统,不但满足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还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变化不大,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现代农业却发展出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道路,生产成本、加工成本、交易成本几乎降低到了极限。相比之下,中国农业已经缺少强有力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粮食、肉类、水果等大宗农产品或相关产品,进口价格已经低于我们的生产成本了。现在,我们用的一些农产品的种子也是从别人那里进口来的。这怎么行呢?我们又怎么办呢?我们这些从事农业产业或农业创投的企业就可能面临两个方向性的考量:一是做多样化的农业,还是做标准化的农业?二是如何保障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性投资呢?欧美的现代农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中国的农业始终坚持从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特点出发,保持着传统农业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现在看来,面对国际农业发展大潮,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是不是要像城市化、工业化那样往前走呢?我认为,中国农业从资源到产品、到需求都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就在于农产品的多样性与需要的丰富性,这也是进口农产品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差别也是我们从事农业项目的机会与条件。从本质上说,农业生产不是做一些标准的能量棒,农业的多样性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大家也不能仅仅靠能量棒就能好好生存。如果那样的话,人就成了机器。人不能成为机器。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如果按工业标准做农业,忽视了农业的多样性,也是做不好农业的。中国的农业一直是有机生产、绿色生产、多样性生长。工业化、标准化的乡村建设不会是我们需要的乡村建设,也是不太可能成为中国农业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的方向。坚守农业生产的丰富性、多样性,才可能是中国乡村建设的现实出路与未来选择。

  需要与此相适应的是我们如何通过农业发展,使下乡资本获得产业利润,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下乡资本进一步获得加大农业投资的动力,保障农业与农业投入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资本的正当要求,需要从资本投入、资本收益、资本价值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角度展开实践与研究,才可能有现实的回答。

  应当呵护乡村地标性农产品

  农民天天与土地打交道,是非常清楚土地价值的人,特别是那些能够生产地标性农产品的土地,农民的心里早就有一杆秤。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还有一句话应当是,一方山水滋长一方农产品。比如乡村地标性农产品。湖南洞庭湖边有一个地方的辣椒很有特色,营养很丰富,几年前卖到了200多元一斤,甚至更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原产地水土有特色,面积也不大。后来,辣椒产地范围扩大了,现在一看,遍地都是,又都称之为原产地的辣椒,加上电商的无原则推销,真正原产地的辣椒也不值钱了,只有十几块钱、几块钱一斤了。本来是很好的农产品,现在也不挣钱了。湖南南边的香芋、生姜也可能面临这样的困境。也就是说,我们的乡村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标性产品,一旦人为扩大范围、扩大产量,就可能丢掉原有地标性产品的价值,甚至变得没有多少价值。打开地图看一看,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很多特色农产品与所生长的水土密切相关。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建立一种机制,将那些能够产出特产的土地价值评估一下,得到一种切合价值应的定价呢?我们应当有土地价值的观念。土地价值很重要。国外的农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动态地保证土地价值得以实现。比如法国拉菲庄园区的地价,每公顷可以卖到400万欧元,而法国也有许多地方的地价比我们的农地还要便宜。如果我们的农村土地能够按其生产价值的差异,给出一个适当的土地价值,又有机制实现土地本身的价值,意义就很大:一是可以让农地交换到更多的资本,二是能够让那些特色农产品,比如特色药材、水果、蔬菜等,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说,应当呵护乡村地标性农产品,土地价值很重要。

  既要尊重下乡资本的利益,更要保障农民的尊严

  这些年里,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农民是土地的主人,不管你去还是不去,他就在那里;不管他外出打工,他漂泊到何方,他依然是土地的主人。现行农业土地制度也规定了,他名下的那块土地的经营决定权在他手上。只是他现在手里没有多少钱,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更好的技术,也就无法利用这块土地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已。尽管如此,那块土地还是他的尊严,凝聚着他对生活的依靠与未来的希望,也凝聚着他生活在乡村的荣誉、地位与价值。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

  所以,推动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资本的介入是必须的,也特别需要资本的投入。现在谁掌握了更多的资本呢?是机构、是企业、是投资人。而且,所有的资本都是追求利润的,无论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都要追求利润。现在的问题是,缺少钱的人手上有地,有钱投资的人手上没有地。握有资本的人进入农业,对土地的出价又尽可能地要求低一些,农民对此往往感到无奈,又满怀希望。所以,下乡资本至少要特别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给出一个合理的土地流转价值。现在许多人认为,土地制度需要做改革。但资本介入不可能等到一个完善的土地制度设计出来才开始工作。现行土地制度,也有合理性与必然性,不太可能在短期内都能满足资本的意愿。二是不要做伤害农民的事。现在,农民在与下乡资本交往中,并不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农民往往是弱势的一方,但他们才是乡村那片土地的主人。资本下乡,你去帮助他,如果你只按自己的想法改造乡村,你去种水稻、去种花,去搞标准化、产业化,去做一些“穿衣带帽”、“搓澡擦背”的事,你帮他们把什么都做好了,却不去问他到底需要什么,他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就可能是对农民不尊重,就不是把农民当主人对待。结果很可能会伤害农民,伤害农民的尊严,你也可能因此而失去投资效益。这方面,许多人是有教训的。三是资本要推动文明发展,应当保持慈悲心。资本一旦失去了慈悲心,不好的事就可能会发生。在现行土地制度下,推动乡村振兴要很好地落地,就一定要以农民为主体。资本下乡既要利益,也要帮助农民。资本下乡推动农业发展,不是去剥削农民,也不是去掠夺农村资源,那才可能获得最好的资本收益。四是帮助农民提高消费能力。资本下乡,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能力去消费了,自然就撬动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也会不断推动农村消费转型与升级,提高消费水平与层级。

  我做慈善有十多来年了。做了慈善与没有做慈善,是有区别的。做慈善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资本的本质。如果我没有做慈善,就不会有这种认识,对资本也不可能有更多的价值思考。可以说,我做了慈善,我对资本价值有了一种更真切的感受,也促使我从更新的角度去认识资本、把握资本的更多价值。投资乡村建设,一定要注重保障农民的尊严,就是我对资本价值的新认识。

  乡建首先是农民的乡建,不能首先是乡建者的乡建

  乡村的美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乡村的生态多样性、文化丰富性、风俗特色性。乡村建设可以设计标准,但是不宜按标准化生产、程序化发展。所以,我们的乡村建设最好不要按什么标准去设计生产,应当对现有的资源、产品等作分类、做标准,更好地引领消费、提升消费质量与水平。比如我们的重点可以放在几个方面:看看哪些是可以转型的,哪些是可以强化的,哪些又是可以作一些改进,变得更合理、更有特色、更有价值。目前看来,我们有些理念上的问题是明显的:第一,不合适的嫁接。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景观拿过来,嫁接到乡建项目里,离开原居民生活比较远,也就是不太接地气。结果,农民不喜欢、不爱护。外来的人,比方旅游的人来了几拨,或者来了一两年,后面就难见踪影了。第二,没有内生基因的项目。也就是说,你做的东西,不是原文化内生出来的,也不是原居民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城里人感兴趣的东西,就不一定是农民感兴趣的东西。第三,不理解的项目。特别是一些农产品加工项目、农村工业项目,农民不理解,也就不会去爱护,还可能去影响、阻碍发展。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乡建首先是农民的乡建,不能首先是乡建者的乡建。这是基本的要求,也最能够体现农民的要求。如果我们的乡建能够促进当地生活方式、文化生态的转型与升级,才是正确的方向与选择。比如我们有一个项目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小学门口有一个小商店,原来出售的几乎都是一些垃圾食品,超甜、超咸、超辣,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我们去了以后,发现了这个情况,需要去纠正。我们的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有丰富的公益培训经验。我们就让基金会出面,通过公益的方式到学校里去,去给孩子们讲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知识,让他们认识到那些垃圾食品的危害性,不要再食用垃圾食品。经过我们的引导,小学门口的商店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调整了出售商品的结构。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做乡村建设,定位一定要恰当。怎么才恰当呢?一是接地气,能生根;二是要引导农业转型与升级,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生产方式,也不能停留在低科技水平;三是要立足服务,最好是做到全方位服务;四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最本质要求就是,我们的乡建首先是农民的乡建,同时也是乡建者的乡建。不是农民的乡建,不是农味的乡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乡建的心态很重要

  今天我们做乡村建设,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做呢?我认为,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做。什么是好的心态呢?就是要把我们自己定位在做一个农民的儿子的心态,一个做一代新农民的心态。这话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当然,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本来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而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又至少有两种实际情况:第一,我是回乡的人。我就是农民的儿子。前些年我在外面做事,赚了一些钱,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想回家发展了。我家里有田、有地,我回来发展理所应当,也有很好的社会资源与条件。我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好项目,加强管理,做起来就容易成功。不出家门,在自己的田里,同样可以勤劳致富。第二,我是城里人,我是到乡下来投资的人,就是一个做农业项目的现代农民。到了农村之后,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真正定位为一个农民,才可能把项目搞好。中国人有一个特点,感情近了,没有距离了,就可能什么都好说了。特别是在农村,你放下身段待人,是最基本的礼节,也是最基本的人情。在农村交往中,往往是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也就是说,你真正变成了一个农民,特别是在心态上变成了农民,你才可能真正理解农民;你想做的事,才会是农村最需要的事;你有这种心态,到农村以后,也才可能把农村的事做好。当然,你也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现代农民,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现代农民。这是中国的一种现实情况,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即使你对农村有感情,你做乡村建设的初心很纯粹,也可能很难得到理想的乡建效果。

  乡村建设需要协同政府、企业、农民、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我总是在想,今天的乡村建设是科学,不是简单的传统农业延伸、不是现代农业的移植,也不仅仅是农业知识的推广应用。既然是科学,那就需要人才,既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农业组织人才、农业管理人才。比如当年西部高原地区的油菜花出来后,一夜之间成了旅游热点。不久,东部、南部、北部地区都兴起油菜花潮,结果如何呢?到处都是油菜花,大家也就视而不见了,也就没有了旅游的兴致。这是什么问题?至少是科学规划上出现一些问题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总喜欢讲对农业要进行产业规划。其实,农村并不是没有产业。你到农村去一看,香芋、香稻米、特色辣椒等,哪一种不能成为产业呢?经过几年的农业实践,我认为,现在活在我们生活中的农业、农产品就是好东西,就应该是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所以,我们应当以现有农业资源作为产业规划的起点,而不能简单地从单个项目能不能赚钱的角度、能不能争取到政府支持的角度来规划;应当从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角度,寻找到具有内生性的、引领性的产业,再通过招商落地,实现产融结合、国企民企结合、农民与市民结合、农民与农民结合等方式推动发展,产业才可能发展得好,效果才可能比较理想。

  做好这一切,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协同,特别是需要协同政府、企业、农民、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首先是政府的力量,特别是村镇干部。他们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有生力量,也是党和国家培养并储备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应当让他们切实感到“眼有盼头,心有奔头,干有劲头,干好了能出头”!二是农民的力量。他们是乡村建设的真正主人。这一点必须贯彻到底。他如果不是主人,他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他就会有一种被剥夺感。他就可能不理解你,也不会去理解你,甚至拖后腿。他如果是主人的话,是他自己的事,他就上心了,就会真心去呵护了。三是企业的力量。企业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现实情况下,没有这个主体,乡村建设很难取得新的发展与新的成效。企业要注意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是,你把土地资源流转走了,你成了土地的实际主人,但如果把农民简单地留在土地上,那是不行的。那样做的话,也是搞不好乡村建设的。四是社会的力量。今天,乡村社会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治理问题也因此具有了综合性、复杂性和琐碎性的特点,农民的许多诉求往往不是某个专业部门就能对接得了、消化得了的,而是需要依靠社会的广泛参与,特别是要发挥乡镇“多面手”的功能与作用,才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所以,乡村建设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你没有去做,你就理解不了其中的难处;你越做越体会到其中的困难。当然,再难也会有解决的办法。所以,只有走协同发展的路,乡村建设才可能走得通,走得好。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组建现代乡建企业

  我们公司的彭慧总裁是深圳市龙岗区人大代表。前几天,她在参加区人大会议时提交了一份建议。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乡建企业组成乡建企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认为,这个建议很有意义,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也集聚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发展体系、发展能力,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与此相应的是,我国的营企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许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形成了强劲的发展能力与潜力。其中,许多民营企业就是依托农业发展壮大起来的,一直拥有一种深厚的乡村建设情怀、企业发展要求与人才、技术优势。但是,到了现在,许多涉农企业都遇到了社会资源、特别是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乡建实践,比如我们做的郝堂村等,就积累了一些新的乡建认知、乡建技术、乡建经验等,但由于缺乏推广、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目前就难以进一步扩大发展。比较而言,许多国有企业却拥有强大的资源,却往往缺乏乡建经验。我在想,我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发挥优势,让国有企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吗?所以,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是否研究一下,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措施,鼓励国有企业入股优秀的乡建民营企业,将双方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乡村振兴的企业发展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健康发展呢?我想,国有企业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大有可为;乡民营企业进入乡村振兴战略,也会大有可为;国有企业入股优秀的乡建民营企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一定大有可为!现在,我们正在想办法与中信集团、湖南交水建公司展开合作,希望通过共同成立乡村建设基金、现代农业公司推动乡建发展。我们想,有国家战略的引领,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大家只要迈出了合作发展的第一步,就一定能够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

  现在看来,从20世纪上半期的寻找“乡土中国”的发展道路,到21世纪初的“乡建中国”,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发展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农业已经迈向了现代化的又一个新阶段,但我们必须坚守的是中国农业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同时吸收世界农业的乡土滋味与现代精神,丰富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今天,我们走在乡村建设的大路上,这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我们企业的选择。我们希望唱响乡村振兴的一种示范,为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而努力。不管怎么样,我们将一直往前走!(2019年1月27日)

  文/农创投控(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麟

热门图片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